2020-07-05 18:36

区块链技术对于『苟晶事件』到底价值几何

38.4万

造成『苟晶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下所示:

(1)跨地域跨机构的人员流通给社会信用价值的构建造成了较大壁垒,继而导致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导致跨地域跨机构的信用流通不足;

(2)人为身份信息校验机制可操作性高,为一些人满足自己的私利留下的可乘之机。

当然,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提升了信息的流动共享性,继而类似事件的发生频率极大降低,但目前教育部及各高校的信息系统仍存在数据孤岛现象严重、数据可操作性强、人为干预多的问题,因此类似事件仍存在发生的可能性,而『修改档案』、『假学历证书』等事件仍是屡见不鲜。

而区块链技术具有智能合约校验、分布式共识、不可篡改总账的技术特点,对于该类事件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1)不可篡改的信用总账,通过区块链账本实现信用数据的记录,防止信用数据的恶意篡改,形成一条安全、可信的信用总账;

(2)不同机构的信用数据互通互联,通过区块链技术分布式共识构建跨地域跨机构的信用服务体系,实现跨地域跨机构信用数据可信互通互用;

(3)公正透明的智能合约校验机制,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对校验规则进行实现,通过多方验证实现公正透明的身份可信校验,降低人为干预的程度。

但技术不是万能的,区块链技术对于该类事件的发生还存在一些缺陷:

(1)虚实映射存在风险漏洞,区块链技术仅可以对映射到虚拟空间的数据进行处理,但输入和输出的虚实映射都得靠人(或者人工智能)去决策处理;

(2)跨主体的协作推动发展缓慢,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跨主体的共识协作,但还是解决跨主体的协作意愿问题,这方面只能通过国家政策法规进行推进,并不是区块链技术所能左右的。

据我了解,目前国家相关机构以及高校也正在积极探索构建基于区块链的教育信用管理体系,推动分布式公正透明的信用系统建设,希望能早日落地,为降低该类事件的发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链接:https://www.8btc.com/media/618115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评论
登录 账号发表你的看法,还没有账号?立即免费 注册
下载
分享
收藏
阅读
评论
点赞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