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期,全球最大的加密聊天软件Telegram的区块链项目TON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紧急叫停,面对SEC阴影笼罩,Telegram将会何去何从?一时间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特立独行,Telegram越走越快
如今Telegram月活跃用户已超过1亿人,虽然这一数字与其竞争对手WhatsApp(月活跃人数为10亿)、Facebook(月活跃人数为8亿)相比仍相去甚远,但是Telegram的使用频率已在一年之内增长两倍,每月还有近30万的新增用户。
“区块链+社媒”,是蓝海还是沼泽
在如今的互联⽹世界,社交无疑是最具价值的应⽤之一,其行业的竞争点始终紧紧围绕⽤户和内容两个点展开。但是,目前流行的中⼼化社交平台逐渐显露出⼀些问题:⾯对虚假新闻的⽆⼒,商业⼴告降低内容质量,⽤户⽆法收到想看的原⽣内容,只能接受平台的分发等等。
“区块链+社交媒体”一度被视为新的蓝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着⼿开拓⾃⼰的区块链社交⽹络平台项⽬。他们希望建⽴⼀个去中⼼化、⾃由平等、社会共治的社交⽹络,让内容制造者可以获得劳动成果带来的对应价值。天涯、YOYOW、ONO、⼈⼈⽹也都纷纷推出的区块链社交平台逐渐⾛进了⼤众视。
除此之外,Facebook的Libra、Telegram的TON、日本LINE公司的LINK,以及新浪的“水滴”,甚至Steemit首创的三币,一时间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但是无论是走互联网拉流量的老路子,还是直接发币的新路子,似乎都并不顺利,甚至招来新的问题。
从拉流量的角度来看,社交+信息,是人类社会的社会的刚需,互联网的出现,成就了社交媒体的繁荣。互联网发现“流量”对于社媒至关重要,因为社媒的主要变现通道是广告,通过流量换广告才能够维系社媒的长期运营。引入区块链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人们对于新生事物的好奇心,甚至早期内容生产的激励对不少人也有极大的诱惑,但是却无形地造成通证价值锚定不清晰、价值确权难题、与生态系统外互通障碍等难题,因此热闹过后往往落得个一地鸡毛。
TON会比Libra走得更轻松吗?
面对强大的政治压力,支付业成员最初包括MasterCard、Visa、PalPal、Stripe、Mercado Pago和PayU六家,而现在仅剩PayU,要知道Libra的愿景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其中支付巨头的参与是项目的关键,这样的局面对Libra项目的打击之大不言而喻。
Libra的遭遇似乎并没有对Telegram带来太大的触动,天才与极客的理想主义热情一直高涨,就像曾经面对FacebookMessenger、Instagram和WhatsApp的围剿,Telegram依然能冲破阻碍高歌猛进,甚至在Telegram的白皮书也跟Libra有着同样的伟大理想,明确写道:目前加密资产的需求主要来自投资者,而不是消费者,而它的目标是要改变这一现状,让加密货币的价值回归于交易场景。这可以理解为未来也将可以在Telegram平台上使用加密货币进行日常支付,即让加密货币交易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跟Libra几乎如同一撤。
但是TON与Libra却面临着相同的命运,TON如期出现在SEC的雷达上,并且就在即将上线之际被紧急叫停,由于遭到这一“打击”,Telegram不得不被迫将网络启动时间推迟到2020年4月31日,其投资者可以等到新的截止日期,或是现在按照77%的比例收回自己的资金,但是SEC似乎要对Telegram的TON区块链项目“加倍攻击”,并表示该项目借口推迟发布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其实,无论是Libra、TON,还是其他区块链和加密货币项目,一切都还处在试验阶段,是商业投机,还是真正改变世界,相信没有人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也都会伴着争议一步步前进。
本文链接:https://www.8btc.com/media/509294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