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9年的3.15晚会已经整整一周了,至今想起来还是觉得不寒而栗。毕竟真的没想到3.15当头一棒会来自医疗产业,来自这个救死扶伤的行业的“售后服务”:
而祖国的花朵也每天都被这些“二次垃圾”勤劳的灌溉,在这危机四伏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让他们茁壮的成长?
大概很难。因为医疗垃圾回收再利用,这已不是新话题。有资料表示:2018年卫监部门处理的医疗废弃物案件每年大约为20000件,占整个传染病防治监督案件数的70%以上。
所以脱贫已经不指望了,现在就想健康的活着,可以吗?
区块链说:可以。
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和不可篡改账本的特性,对于“医疗垃圾黑色产业”有着很好的解决方案:
但如果利用区块链技术,监管信息从信息原处就开始上链,可以最大化确保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和信任问题,让监管更有依据,处理更有针对性。
好消息是:目前卫监部门已经设计出了针对多个环节、多个角色的“医疗废弃物监管系统”。这套系统引用了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将医废处理流程的关键节点数据全部上传到区块链保存,在数据上链过程采取本地实时上传,同时附加上传人、上传时间、上传地(GPS或移动基站等数据)的数据,确保上链操作本身真实可信。
区块链技术除了在医疗垃圾黑色产业能帮助解决问题之外,它的不可篡改、非对称加密以及分布式存储的特性,在医疗行业的数据保护方面显得更为出色。
因为对于医疗领域来说,数据才是最大的痛点,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首先,医疗行业数据的隐私性是重中之重。
在医疗领域,病人的医疗记录和个人隐私信息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被保密的,这都需要医疗机构具有安全到足以令人信任的保密机制,尤其涉及到特殊敏感的治疗记录。
传统医疗是将这些医疗记录和信息放进机构运营的信息数据库里,但这在医疗信息数据存储和共享上有很大的弊端。因为在互联网时代由于网络操作等问题,“泄密”与“爆料”变得简单到不需要花费任何代价。
其次,医疗数据不流通导致的就医不方便、看病效率低。
比如病人的医疗数据因为随着搬家、工作、上学等原因,很难在关键时刻获得。当病人遭遇威胁生命安全的疾病,而病人无法告知病例,则很容易因此而错过救治机会。
但如果使用区块链技术加入医疗行业,或许可以彻底改变病人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方式:通过数据上链,为医者提供了快速的信息渠道。患者的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上,利用加密技术保护患者的数据信息,实现电子传密,便可以极大地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而采用区块里技术的智能合约,还可以降低医疗监管的成本。当链上出现非合规事件时,将会自动记录并进行实时通知,简化监管流程、降低监管成本。
自区块链技术火起来后,由于其技术所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科技巨头、互联网及区块链技术公司、医疗信息公司和创业公司纷纷在医疗区块链领域进行提前布局。
- 阿里健康携手常州医联体,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常州市医联体底层技术架构体系中,实现当地部分医疗机构之间数据互联互通
- 蚂蚁金服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联合推出区块链电子处方,应用区块链电子处方使医院在线上对复诊患者诊疗的过程中,保证处方精准,解决复诊患者不遵医嘱在院外重复开处方药的风险。
- 腾讯微信智慧医院3.0版基于区块链拥有的共识和不可篡改的优势,利用区块链技术为流通药企搭建联盟链。
- 德国咨询公司Camelot开发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敏感医疗数据管理解决方案
- 软件公司、前智能手机制造商黑莓还发布了一个专注于健康领域的区块链平台
……
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场景都还在初期实验阶段,我们都希望最后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而这需要行业的共同努力。
本文链接:https://www.8btc.com/media/379018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