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这世界中,并不是单单只为追自身的幸福,而应为他人做些贡献。——特蕾莎修女
新一轮的融资热潮以IEO的形式迎面而来,市场上N多老项目尚在苟延残喘挣扎着求生存,新项目又要分流资金,满地的项目待牛市到来时又不知要死伤多少。怎么才能尽量避免抓到归零币,是作为币圈投资者需要get的重要技能,一个很重要的评估标准是代码质量,作为开源项目,代码质量是硬核,直接显示的是不能做假的技术硬实力,但并不是人人都能看懂代码,笔者作为一个资深老韭菜,总结了一套从运营层面上甄选项目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从运营层面看项目,判断标准主要分以下三项:社区温度、运营节奏、靠谱程度。短期看社区、中期看节奏、长期看项目,但三者的关系又是层层递进的,社区有温度,用户才会活跃,运营者的节奏掌握才能派上用场,从而在属于项目自己的节奏中壮大社区,社区壮大后在技术和用户的双重推动作用下实现最终目标。下面分别谈一下这三个方面:
有温度的社区
为什么说运营需要有温度呢?社区建设主要靠两个重点,一是激励机制,二是情感维系。激励机制很重要,但目前来看各项目之间互相抄袭,激励机制设置的大相径庭,况且就算有创新还是很快被抄走,所以单靠激励机制是无法形成壁垒的。那么只要激励机制设置的不脑残,重点就在情感维系上了,也就是本文说的“社区温度”,情感维系中真正能留住用户的包括给用户带来参与感、荣誉感、自重感,这些具体怎么来做需要项目方去考量。对用户来讲就是进了社区后观察项目方制定的规则与他们对人对事的处理方式,规则大同小异情况下,不讲人情的项目方是很SB的。 社区温度除了与官方的接触外,还通过用户(包括项目方的对外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活跃等情况反映出来的,各项目不同,不好去具体设置指标进行量化,但是温度这个东西是进了社区后能切实体会到的。 有温度的社区,能让用户如鱼得水,通过运营流程中各个节点的对外人员给用户带来项目靠谱的感觉。
而没温度的社区,根本吸引不到用户,长此以往自己内部也容易出现问题,当发现一个项目“小秘书”类的主要对外人物都没有温度可言,就需要好好评估一下了。 当你进了一个项目的主要社区,却天天只有死气沉沉、乌烟瘴气,说明社区用户认可度不高,需要进一步观察,接触一下项目官方人员,如果同时再发现官方无责任心、说话官腔、做事走流程,甚至直接不回复,那社区温度这一项直接0分,在有明显改善前,建议远离。 其实社区温度这一项在资金盘传销圈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那些被称为“团队领导人”的人,就是能带来社区温度的节点。同一个“团队领导人”下的用户互相之间的称“家人”,"家人们"之间气氛越好,社区温度越高,大家越有动力去拉人,盘子短期就越不容易崩盘。所以,虽然大部分玩资金盘的人都知道最终总会崩盘,但因为他跟着的“团队领导人”能带来社区温度,让盘子存活率增加,所以不论盈亏总会有人跟着。反之亦然,社区越没温度,大家越没动力推广,崩盘速度越快。
再这举两个币圈的例子,只说事迹不说名字,懂得自然懂。 一是现在比较知名的项目,上线时处于熊市,币圈各群都没什么消息,在用户互动上无法分辨,但对于群里所有问题,都会有人给予解答,有时是官方运营,有时是其他用户,且对于技术人员的问题都会专门拉到一个技术群里,以便项目相关的技术交流。激励机制落实到位,为社区做贡献的人相关激励都按时发放;反馈处理得当,无效的反馈信息都会先进行感谢再说明情况;社区人情味比较足,创始人有空经常陪用户聊天,有急事客服直接私聊解决,不用走流程。此项目投资资金早已经超额赚回,但无论牛熊涨跌,我从未卖空过,当然它也已经稳定在国际前列。 另一个是反例,在18年1月私募投资的一个当时很火的项目,投资不多所以没怎么关注,后来产品出来后我去体验了下,发现了一些小问题并反馈给他们对外相当于客服的人员,没想到这人上来就diss说我不懂这个不懂那个,综合了项目的其他因素,没与他争辩,我选择了直接割肉离场,刚去看了一下,这个项目虽然还有在交易平台上线,但从18年11月到现在基本每天0交易量,基本宣告归零。
运营节奏
在区块链这个圈子,运营最重要的是敢想敢做会搞事。从二级市场的价格看,会发现有一些会做事的不如会搞事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其实在现在这个没有真实应用的市场中,很多技术都是开源互抄的,搞事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所谓的运营节奏,就是能把要搞的事提前计划并尽量联系起来形成合力,来增加品牌效应或壮大社区规模,消息面对于区块链市场的影响可能是空前的,掌握好运营的节奏也因此特别重要,一时搞事一时爽,一直搞事一直爽。
如果社区温度做的不错,想搞好一件事本身不难,只要做好活动策划,掌握相关资源,做好细节处理执行到位,成功的概率远高于失败。实际我们看到的也是这样,参与过举办成功的活动不少,但发起方成功过很多活动,最后还是混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这就是没有自己的节奏。能掌握好节奏变换的从来都是少数,发起新活动、制定新规则、释放新消息,这些看似突然宣布的很多事情,都是由节奏掌控者提前预知的,根据中长期的发展轨迹和制定的目标,他会计划好相应的时间节点,利用好每一个可发酵的事件,以达到预定目的。除了长期节奏的奠定,运营节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短期的应变能力——针对近期热点事件,他会尽快发觉热点与项目之间有何联系,然后第一时间“蹭热点”流量;项目有什么黑料被爆出,需要及时公关,并尽快给出合理的回应。
项目靠谱程度
项目靠谱是给予一个项目生命力的根本,也是价值投资的最基本原则。不懂技术,靠自己去评估一个项目的时候,从以下三点去看靠谱程度:人、事、钱。
人,也就是团队成员与顾问的能力。投资就是投人,人才是推动项目完成的最重要因素。如果决定要投资一个项目了,把团队的资料扒一扒还是很有必要的,创始团队人员搭配如何,重要的人物有什么可以证明能力的事迹,有什么黑点,是否有过不良记录,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只要想找一般都能找的出来,如有必要甚至还可以直接去公司接触感受一下。
事,即白皮书所描述的目标能否实现。在疯狂的2017年,写一个白皮书就能融资,但潮水退去后,那些白皮书里要上天入地的项目终归被人最先抛弃,最早实现归零。区块链技术本质是一个账簿,目前最大的应用还只是发币,而指望发个币就解决多少事是不现实的,尤其是某项目发了个币就“上天”了,这种还是不要碰的好,起码一个靠谱的事逻辑上要说的通。
钱,指两方面,一是钱是否够用,二是市值与天花板。项目要做的事预计要花多少钱,已经有多少钱,是否有知名投资机构愿意给它拿钱,这是项目不会“开发未半,而中道崩殂”的资金面保障。社会很现实,不要给没有面包吃的人谈梦想,团队手里没钱,项目推进一定会很困难,而且大概率会沦落到无人维护的境地。
如果项目手里有钱,还要评估一下当前市值,这需要去判断一个领域的天花板,如果认为一个项目要做的事天花板是100亿,当前市值已经达到了100亿,那就不要投资。 短期看社区、中期看节奏、长期看项目。可以看出,靠谱程度虽然是一个项目的基石,但实际情况下一些并不靠谱的项目,甚至“负和博弈”的资金盘,都会因其社区温度和运营节奏而一时火热,但参与这种项目犹如火中取栗,风险极大;运营节奏不好的项目,会发现社群氛围不错,项目也靠谱,但难以形成指数级的用户增长;如果社区做不好就比较惨,无法留存用户,节奏好坏、靠谱与否都是无稽之谈。
本文链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396332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